七年级《雨的四季》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雨的四季》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雨的四季》教案1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导语: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乐)
明确: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目标达成: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
读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很喜欢雨的,他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通过四幅雨景图表现了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
在这四幅图画中我最喜欢第一幅——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欣赏它。
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春雨图”部分。(配乐,小评,一语带过)
问: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明确:不是,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问:所以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凭生活经验谈)
交流结果: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所以不仅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喜爱它、感谢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的雨”和“雨的春”。
问:那么,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明确: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问: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哪些亮点?(也就是怎么写的)说出你的理由(好在哪里)。(学生思考、发言)
点悟:
①树: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为什么?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下面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再带我们走进作者营造的美妙意境,让我们共同沉浸其中吧(音乐起)
小结:
多美的文字啊!透过这美的文字我们更感受到了雨的春季那美的意境。
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自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春季。雨的春季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借春雨点染了整个春天,一支升花之笔借春天写活了万物。美丽的春天被作者用美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通过分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领会了“春雨图”的语言美、意境美,下面请大家也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夏雨图”。(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老师简单点评:热烈粗犷)
实践: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以上种种事物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也来写一种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只要能语言优美、描写形象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学生写,读3—5个,略评)
总结:
今天,我们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好在哪里入手,分析了前两幅图,课后请大家继续分析后两幅雨景图,继续领会作者笔下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雨的四季》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理解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问题解疑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 ……此处隐藏12382个字……确:语句: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特征:端庄、沉思。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探究
1、冬雨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谧静。
2、找出最能表现冬雨特征的语句,并概括出冬雨的特征:
明确:语句: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特征:自然、平静。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探究
1、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确:给他的生命带来活力,给他的感情带来滋润,给他的思想带来流动。
2、“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这几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对北方少雨感到遗憾,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改变北方少雨的现状,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进而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2、本文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以《我生命中一场难以忘怀的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注意借鉴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的写作技巧。
拓展学习: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总结固趣
本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表现得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布置作业:
1、预习《秋天》,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雨的诗文,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梁遇春的《春雨》等。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知识点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柔情而生机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5、“春雨图”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6、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7、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8、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①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四、回答问题: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3.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