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魅力散文
文字的魅力散文1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就深深的爱上了文字。我习惯了用文字打包着夜间的细雨,然后慢慢地入睡。
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也习惯着用文字装点着心情在自己的空间挥撒一地。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在乎过别人对自己文字的看法。
只有自己的朋友在评论里面出现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喜欢这个文字。我不是作家,更不是文人,所以我的文字打动不了别人,更不能激发起读者心中的共鸣。
我只是一个文字爱好者,所以我不求我的文字打动谁,我只需要我的笔墨能为我的生活服务,我的文字能为我的心情忙碌。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想多年以后,当自己白发苍苍了,和老伴闲坐时翻开年少时自己的心情阅历,那应该是一种很美的回忆。
遗失的青春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找不到一点很美的回忆,当打开那一行行的文字,又看到了青春的眼泪滴在那一本本厚厚的书卷里 ,那书卷是我高考要用的书籍,怎么能任凭眼泪的侵蚀。
可是我很无奈,我更是彷徨,我能有什么办法阻止残阳如雪渲染大地时候鸟悲哀的鸣啼。有人说过苍老的青春,有人诉说着十八岁的身体里流动着八十岁的血痕。大千世界,你一个人的争扎能起到什么作用,一只蝴蝶的翅膀无法产生强大的气流。
所以我不曾埋怨过我自己不够争气,只是有的时候觉得上天好不公平。再多的付出换来的只是那一句句的对不起。我告诉自己,过了,就要把记忆拉进历史的海。不要再想起,更不要再提起,因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自己去前行。
那一路走来,是文字陪伴着我,这一路向前,还是文字陪伴着我。是的,我不需要我的文字能打动谁,我只需要我的文字能代表我的心情。
也许未来我会开着轿车驶过高中那年我晨跑的国道,也许未来我会拿着一个锅或者碗,或者别的什么器具在某一条街上叔叔阿姨的哀求,乞求他们给我一点饭钱。未来谁都说不清楚,努力造就人才,机遇造就天才。
尽管我走的这一路雨都下个不停,但我依旧相信我会是一个天才,我相信机遇能在未来的某一刻眷顾我一次,只因我不曾放弃,只因我一直都在努力。
夜很深了,板房外边的雨还稀里哗啦的下个不停,我不知道是我在这个时候习惯了失眠,还是我在这个时候习惯了所思。突然感觉到人生好迷茫,就像自己从遥远的古代走过来,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人找不到一棵竹蒿荡漾着那叶扁舟驶向梦寐以求的海岸。
再讨厌平淡的生活,在厌倦哪些繁琐的礼节,可是为了生活,自己很不想去做的事情还是要鞭笞着自己去从事。
喜欢奔奔跳跳的自己,喜欢月夜风高时那山顶上畅所欲言的情形。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过往曾经。毕业了,工作了,同事下班都得去陪自己的家人或者男女朋友,喜欢在人群中打闹的我一时真的还不知道怎么适应下来。
春天的风是那么的让人喜欢,那时我说我要赚多多的钱,童话般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述说着回到家过年时的美。夏天的风吹开了七月荷花的招展,可是怎么就是吹不动我那时的梦幻。
一晃半年已过,流浪的人还在四处奔波。日出时是旅程的起始,日落时是旅程的回归,没有归宿感的心悬空着,在水伊人也早已远去。
夜已经很深了,我真的要入睡了,乱乱的思绪撒了一地。爱上了 谁,感觉自己像是疯了似的 追随。若是有人在下一个路口等我,我想我会用爱文字的方式去爱她,不顾一切!
文字的魅力散文2
漫游在无垠的网海中,偶遇一处世外桃源。游荡的心灵被牵绊在这片绿洲、乘兴开垦一块文学园地,开始辛勤地耕耘、播种、浇灌,这颗文字的种子终于扎根,成长,开花。
在幽香四溢的乐园里,本是对文字的一份爱好,却演变成探索,甚至痴迷。在浩瀚的国学海洋里,我好似一条寻宝的帆船,任凭文风的驱使,停靠过不同的港湾,采撷想要的贝壳和珍珠、中华文字的精髓。
仓颉造字,距今数千年,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记载了历代王朝的兴衰,也收录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哀怨。中国文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文字。风靡世界的,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学子的青睐,汉语热正在向世界伸延。
清早舞剑归来,晚间茶余饭后,闲暇时总是迫不及待地钻进E网。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晨曦的静谧,也不是弯月的娇媚,而是文苑飘来的幽香,令人顿感心旷神怡。这香来自于历史的.时空,她焕发着民族的英气,尧舜禹禅让、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大唐的繁荣、成吉思汗的鼎盛、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文字的魅力令我陶醉。
古风,元曲、诗词,竟然把文字变成了美妙的音符,弹奏着千古神韵,尽情抒发炎黄子孙的情感,成为国学宝库里华丽的翡翠,备受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的喜爱。
淳朴唯美的古风撼动山河,自然酣畅的元曲耐人回味,登峰造极的唐宋诗词流传百世。真可谓:剪一片花瓣可喻情,踏一朵祥云能翱翔,捧一汪清泉来洗涤灵魂,借一把利剑去重整山河。
现代散文、诗歌、小说故事、纪实文学……,目不暇接的风采,都是用文字穿起的彩霞。一幅银屏能呈现时代的变迁,闪动着文字,可演绎多彩的人生。一方键盘,敲打出美妙的旋律,为这片文学乐园奏起了和谐的交响曲。
网络文学的兴起,把文字爱好者云集在一起,草根文学虽然平凡,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样可以展现东方龙文化的魅力。
文字的魅力散文3
魅力有多种,“有钱能使鬼推磨”无疑是金钱的魅力,美女佳丽能把高官拉下马,则是女色的魅力,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乃是人格的魅力……魅力是个中性词,能褒能贬,就看用在何处。世间还有一种魅力,是其它魅力无可比拟的,那就是文字所具有的魅力。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学习写作,且热情极高,文朋诗友们皆称我“高产作家”,小说、散文、诗歌都写过,有时一天能写多篇,写完便匆匆向邮局跑。当然,结果是退回来得多,采用的极少,尽管如此,我们车间的老师傅和一帮师兄弟们,都视我为“文曲星”,兄弟单位的人如果问他们在哪个车间,大家便报出我的名字,看得出他们因有一位喜欢写作的工友而骄傲和自豪。有时写个申请或给家里去信都要我代笔,我的一个师兄刚刚结婚,他有个舅舅在外地工作,怕外甥娶了媳妇忘了娘,便给他来信要他和媳妇孝敬父母,师兄写起信来很吃力,开个头便搁车了,无奈之下向我求救,很快,“外甥”的回信寄出去了,舅舅看后大喜,回信着实夸奖了“外甥”一番,膀大腰粗的师兄乐得一下把我举过头顶。记得我的小说处女作《向导》在报纸发表后,师兄弟们像遇到了特大喜事,高兴地聚在一起搓了一顿,一个个为我那小小的成功喜上眉梢。
我长达二十多年没有写作,但我对写作一直情有独钟,割舍不开,笔、稿纸、没有寄出的稿子、怎样写作之类的书籍一直保存着。让我又重新拿起笔来写作是父亲的离去,那段时间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一连写下了许多关于父亲的文章,《回忆父亲》还被报纸采用,写作成了我感情寄托的最好方式。从此,我又开始了学习写作,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起点。
文字是延长生命的最佳方式,一个人的生命与漫长的历史长河相比,不过是一滴水,而文字的生命却是永恒的,当一个作家的生命结束后,他的作品依然活着,他的思想依然活着。翻开历史看看吧:范仲淹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青史,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人荡气回肠的诗句永载史册,忠臣楷模岳飞、民族英雄戚继光那苍劲豪壮、慷慨激昂的浴血诗篇,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优秀儿女在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驱逐外寇……且放下这些英雄不说,再看看那些九五至尊的帝王吧:晚唐后主李煜本是个平庸的皇帝,却因他的词作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被称作一代词人,人们从他的《虞美人》、《望江南》、《相见欢》、《破阵子》等许多怀恋古国的词作中,读懂了李煜虽是亡国之君,但不同于南汉后主刘鋹为求得活命宁肯侍奉宋太祖,更不同于蜀汉刘禅“乐不思蜀”,虽苟全性命却失于为人的那付熊包样,李煜的形象并不伟大甚至窝囊,但人们似乎理解了他甚至原谅了他。比李煜名声更糟的宋徽宗赵佶,与钦帝一起被俘北国,坐井观天受尽屈辱,一国之君惨死在了异国他乡,但这些并未让后人同情,但赵佶却有一手绝活,那就是他独具匠心自创的书法瑰宝“瘦金体”,因而这位昏庸的皇帝总算与百丑中有了可贵的一俊,一俊遮百丑,赵佶是幸运的,如果不是喜欢写写画画,没有那难得的一俊,恐怕他要与历史上最大的昏君隋炀帝杨光齐名了……如果不是左丘明、班固、司马迁等许多史学家们详尽地写下我们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祖先留给后人的将是一片片空白。
历史毕竟遥远,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我不是作家,充其量只是个爱好写作的人,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在工作期间忽有灵感,随即将瞬间的思想火花记下来,唯恐灵感失去再也写不出来,落下一大遗憾。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写《老宅》,领导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严格的,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我知道意味着什么。领导的脸上浓云密布,翻看着我的“大作”,我忐忑不安的站在那里,知道浓云密布之后将是电闪雷鸣,偷窥其表情,只见他脸上浓云渐渐散去,绷紧的脸有些松弛,一句话也没说,拿着我的文稿走了,一连几天没有任何动静,我满腹疑虑,心神不定。终于有一天,在食堂门口领导喊住了我,要我到他办公室去。我惴惴不安地站在办公桌前,他朝我笑笑,示意我坐下,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和本子,不用看第二眼就知道本子是我的“大作”,“你写的文章我已拜读,坚持下去一定会写好的,我喜欢读散文,但不会写,也没时间写。这本书不错,你拿回去好好读读,今后尽量不要在工作时间写,一是影响工作,二是在你的潜意识里还要提防被领导发现,这样是写不好的,回去吧。”我接过那本书,原来是《中国散文精选》,正是我喜读之书,诚心诚意向他道谢后,浑身轻松地走出办公室。
我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写作,而是干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对我的处罚不只是经济损失,如果说这仅仅是一次侥幸的话,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对写作所拥有的独特魅力愈加深信不疑。
我的挚友、作家阿滢写了一部《邂逅旧读》,要我给他校阅一下,当我完成使命带着长达二十多万字的厚厚书稿出大门时,忠于职守的年轻门卫拦住了我,他仔细地查看包裹,确认是一部书稿后,立即双脚并拢,以军人的姿态给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满脸诚恳的说:“你是作家啊!对不起,请慢走。”
我从这大门出出进进三十年,门卫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次都是在门卫审视的目光下出入,唯有这一次赢得了门卫发自内心的尊敬。更让我自豪的是,这名年轻的门卫从此记住了我,只要是他值班,即使我车子货架上带着私有物品,他也只是笑笑频频向我摆手直接放行,我从他的目光中读懂了他要说的话:作家是品格高尚的人,鸡鸣狗盗之事,作家是做不出来的!要知道,一个上万人的大型企业,可谓茫茫人海,记住一个陌生人谈何容易!是那部厚厚的书稿深深地留在了门卫的记忆里,他对我的信任和尊敬,并非对我这个人,而是写作本身的魅力触动了他,让他刮目相看,我只不过是作家的替身,享受到了世间最可贵的礼遇!
文字的魅力散文4
我刚参加工作时八小时外也喜欢打打牌,可没有经济刺激又没人陪你玩,时间长了是自己赢了别人不高兴,输了自己心情不好,伤了身体又伤和气。后来见本单位的老师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就向他们取经,练习写写新闻、论文。可刚开始总是写不到点子上,写一篇短文要好几周,而且写的都不长,加上又没人指导,偶尔写篇小文投到杂志社也是石沉大海,没有音讯。
我知道,也许对一个文化素养不高的我来说,在别人眼里可能有一些滑稽。时不时地被人取笑,说我是心比天高,命比纸簿。面对冷嘲热讽,我坚持着,努力着,陶醉在文字堆砌的世界里。
一直认为自己和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特殊情感,不管是小时候,还是成长途中,从未间断过。虽然和文学拉不上关系,只是单一的喜欢,仅此而已。多年来因为爱好文字已经养成了阅读和偶尔写作的习惯。
有个好友见我经常在办公室写写画画,就问我,这个有用吗?我反问道,打牌有用吗?他马上回答:乐趣。两人相对一笑了之。
朋友的问话使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会上讲的这么两句话:“文学本身并没有什么用,正因为它没有用才有意义”。当时我也没弄懂,后来有位好友告诉我,文学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假若你目前还在为生存而奔走,为吃饭而发愁的话,说你对文学有兴趣有人信吗?如四川大地震时,没人去想金钱、级别,更没人想念文字,都是在寻找生存的机会,而生存下来的人们都回到了原点,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生活安逸的人们才回到品赏优美的文字上来。
最近有位年轻人问我,有些发表的文章表面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我写的文章的水平也差不多,就是发表不了。我想别人的文章肯定有特别之处,只是你没看出来而已,一本好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除了观点新颖外,更强调优美组合的文字。另一位同事也抱怨,现在发表一篇文章真难啊,他的一篇文章已修改五次了,最近编辑部老师打电话还说有两处要修改。其实修改就有希望,喜欢文字的人,乐趣就是在文字的推敲之中,有好的文字组合使人快乐,让人兴奋。有时为一句话,几个字也会让人寑食难安,有时可能已睡了,才有兴奋点,如不是马上记下来,生怕第二天忘记了,只有变成了铅字心才能平静下来。有位好友对我说,文字这东西如果你太当一回事,也会失去许多乐趣。记得我有一篇短文实在是写不下去了,就放了一年多,后来找出来一看,发现还是有一些好点子,只是当时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罢了。
好的文章是人生经历的写照,是用独特的视觉观察人间百态,吸取大自然营养而提炼的文化精品。写一篇文章是件容易的事,不得已而为之意义也不大。如果你只是为了心情、乐趣,对文字可能会尽心些,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甚至还有些特别,如果你坚持,多年后回头再看原来写的东西,似乎进步就在不知不觉中。
哈哥是我的朋友,是个喜欢文字的人,他虽然病在床上,但脑壳确浸在文字里,无事就用文字把有趣的事记下来,还不时在报刊杂志见到他的新作。哈哥虽然已是文学大家,至少在湖北是很有名了,但他对文学爱好者的呵护有佳,生怕少了一个这样的土家人。我偶尔发一张用手机照的且自己认为还可以的清江山水照片给他,他也会给配几句小诗,给你前行的动力。近来读了哈哥才出版的散文,书中好多是他人生的走过的印记,字里行间中有他难忘的过去,有平静的现在,还将有未知的将来。
我最早知道的哈哥是别人讲他在当老师时穿着长布衫走进课堂讲课的故事,是多少年后我才见到他的真人,那次是全县通讯员培训班,我听他了《如何找新闻点子》的演讲,意外的是收获并不是在新闻写作上,而是增添了我在论文选题上的灵感。有人说一通百通,看来也不无道理。
哈哥是学英语的,可后来真正出彩的还是在文学上,主要是他点子多,对文字有天生的灵性,逐步从长阳走到北京,因此有人说他是文学怪才。说怪也不怪,他主要是对文字特别偏爱,他病了我每次看他,说起文字的事,眼睛就发亮,马上放下文学大家的架子,不论是高人还是初学者,讲的都是哈哈大笑,有时说的可能是荤故事,可引经入典的道理还是很充分的。哈哥说,他虽生病了,但他的脑壳还是好的。哈哥与癌症抗争了近二十年,我看哈哥除了良好的心态,文字魅力才是他治病的良药。
2012年我开始学习写散文,经哈哥指导,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有了很大进步,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后来经哈哥介绍见到了一些文化大家,发现他们最初基本上业余爱好者,特别是老一代,基础学历低,吃了不少苦,如习久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有名的诗人,在北京领奖回家的路上竟然没有饭钱,像习久兰这样的没有文凭的文化人在长阳还有许多,如今他们作品被选进教课书,或走出了国门。还有一位同行曾医生,退休后才开始写作,八十多岁了还出了专著,是全国健康教育前五十位的专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并是不为钱而来,而是因对文学的热爱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