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这只看不见的手散文

时间:2024-07-02 11:19:17
命运这只看不见的手散文

命运这只看不见的手散文

用一句能将发现、报复、折磨、死亡、永恒全都令人厌恶地概括到一起的美国话儿来讲——那就这样吧。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我们能有的形而上学选择,常常可以归结如下:要么相信上帝,要么受机遇的盲目摆布。但还有另一个的选择,就是曾经作为几乎所有哲学和宗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命运观念。命运常常被斥责为原始,被认为是原始人恐惧的残余,他们在面对世界中的自然灾害时得不到科学解释,只好把这种不可解释的现象转化为可理解之物,即他们自己的人格。

因此,世界由神人同形同性的精神控制着,而不幸是由诸神的恶意和妒忌造成的。比如地震和台风这样的大灾难,就是由愤怒的神明引发的。对于我们这些有着科学经验的现代人而言,这种离奇有趣的画面可以轻松地被当作为迷信和胡说。但是,命运的观念未必如此简单。

诚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做各种决定,看起来像是“选择”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但从更大的视域来看,那些所谓的选择已经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被决定了。至于这个决定性力量的性质是什么,一直是热烈争论的主题,讨论范围从神人同形同性的“命运”到精致的哲学决定论理论,再到新时代运动的媚俗观念。

当然,在中世纪,决定性的`力量是上帝。犹太-基督教的上帝在命运观念之外,还增加了明显的关心概念。因此,信仰和忠诚有一定的重要性,既然人们无法实际影响上帝行事的方式,那至少可以相信他的善。

相比之下,在今天,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或控制我们行动的观念,已经因为我们对科学决定论的普遍信仰和对个人责任的强烈感受,及随之而来对控制的要求,大打折扣。这二律背反似乎并未困扰我们,当然,哲学家除外。不过合起来看的话,科学决定论和个人责任不会给命运留下任何余地,前者强调在先发生的自然原因,后者则拒绝接受自己之外的任何行动者。若加上更为高级的当代科学观点,比如不可预测性、混沌理论和量子理论,以及大洪水以前对上帝这个守护者的反科学信念,相信上帝偏爱奇迹胜于自然规律,那你就真会陷入思想混乱。唯一穿越所有悖论和高级矛盾性仍剩下来的,是这样一个铁打的事实:我们承认自己的生命根本上不受自己控制。

命运的概念有一个非常自然、可理解的归宿。“性格即命运,”以弗所的哲人赫拉克利特如此写道,而数十年前,中国的孔子早已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观念。

最能突显这一点的,是高中同学聚会的场合,它往往混杂着微微的创伤和有趣的经验。令人震惊的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同学们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些同学可能患了场大病,或经历了个人的痛苦,但是,绝大多数同学仍是老样子,令人称奇。此刻我想到了一个虽然老套却有深刻哲学意味的隐喻,即幼苗长成大树。基本的形状、种类和品格,早已定了形。余下的只有偶然的细节变化和。

有人会想起,某个同学“注定是当总统的命。”当然,并不是美国上千所高中每一个“有这种命”的人都当上了总统,但大多数时候,那个同学都会成为哪里的头头,身居领导位置。有人会想起,某个同学注定是坐牢的命。他不在同学露面的几率很高,肯定又是在吃长期牢饭了。

《命运这只看不见的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