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时间:2024-04-09 21:29:28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病,也就是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所得的那种病。这是一种非常凶险、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它通常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先是腿行走不灵,然后是无法站立、无法坐直,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霍金非常的幸运,他的病情不是持续恶化的,而是一次发作以后就会平稳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再有下一次的发作。一般情况下,这种病都是持续恶化的,从生病开始,留给病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莫里就属于这种情况。

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米奇是一个专栏作家、记者,他坚守和老师的这一约定,将每周二的时间空出来,退掉所有的约会和事物,飞行数百公里来到莫里家中,和莫里一道谈心。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来临。

余秋雨在这本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

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谈人生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大多数智者躲避这个问题,是因为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再大的专家也不能说自己是人生领域的专家。——越有教养越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就越少谈论。

那么,谁有资格谈论人生呢?余秋雨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认为大家都在等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太重要,不必在临终之时承担大多的外界使命;他应该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来俯视众生;他应该很了解世俗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他,我硬着心肠说,临终前最好不要有太多子女围绕,使他有可能系统有序他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就像一个教师在课堂里一样——那么对了,这位老人最好是教师,即便在弥留之际也保留着表述能力,听讲者,最好是他过去的学生……”这样说来,莫里确实是非常适合的。莫里自己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与他的学生相约。

这是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是莫里给我最深的感受。莫里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尽管莫里病魔缠身,但当他们父子三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有瀑布般的感情宣泄,亲吻,打趣,相拥在床边,几只手握在一块。莫里认为: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莫里对大自然的爱,读了让人心动:“我注意到了树上的变化,风的大小。我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流逝。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莫里也有自己的看法: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的意义的价值观。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这是一堂让人产生顿悟的启蒙课。莫里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这段话是如此的朴实无华,但何尝不是对人生谜底的一种诠释呢。我们有的时候,对于自己做过的一件事情,常常感到不如意,因此心中始终有一个结;如果别人对自己不公,也常常会记恨在心,难以释怀。莫里说:临死前要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我在想,干吗要等到临死前才“原谅自己,原谅别人”呢?从今天做起不就更好?莫里说:“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能告诉你,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或权力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关于这个话题正面的或者反面的事例我们生活中太多了,但听听莫里的话,我们还是能够有所触动。

这是一堂关于心理健康的修身课。米奇去听课时,需要先与理疗师一起拍打莫里的背部,而且要拍得很重,目的是要拍打出莫里肺部的毒物,以免肺部因毒物而硬化,不能呼吸。请想一想,学生用拳头一下一下重重地叩击病危老师裸露的背,这种用拳头砸出最后课程的情景是触目惊心的,没想到莫里喘着气说:“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而米奇接过老师的幽默,说:“谁叫你在大学二年级时给了我一个B!再来一下重的!”还有一天,莫里设想着几天后死亡火化时的情景,突然一句玩笑把大家逗乐了:“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样的一种心态,真让我们这些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人感到汗颜啊!

如果再给你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米奇给莫里提出的一个问题。莫里思考了一个人的最低需要和最高需要,发现两者首尾相衔。他说:“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在莫里看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实的需要,就会走向关爱和奉献。

一天,莫里对米奇说,他已经拟定自己墓碑的碑文。碑文是:“一个终身的教师。”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

即将离世的岁月,这些条件组合在一起,将是会产生多么令人神性的人生哲学和思考,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另一位是曾经的优秀学子,如今的一位成功电视工作者,一个深陷社会各种纷扰的青年,他们两个人在前者的最后时光重逢,既能让老人的智慧有了个最好的方式来表达散发,也使青年更懂得了人生,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

语文学的不好,不能很好的来表达和过度衔接各个感悟,索性就像列公式一样生硬而独立但清晰地一一陈述出来把。

首先,由于读的匆忙,并不能多么细心留意和体验书中的哲学,这本书是属于那种要至少再读一遍的,由于只是读了一遍,只能算了解内容,只有不错的几个感触,那些多少让我还能至今记得的。

第一便是莫里老人说的,现在的人们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这一点最先让我有感触,我们总是在压力感情,情绪。不论是对人的喜爱,不喜欢,或是高兴,忧郁,痛苦。我们都在成长中受到礼教,伦理的约束而压抑感情。当我们的表情越来越麻木的时候,人们说我们开始成熟了。当我们装的宠辱不惊的时候,也就登峰造极了。这个方面,让我想起来初中时候的一件事,一次考试,班里的一位女生进步很大,班主任就“狠狠的”夸了她一番,那时还设有奖项,就让她上前去领奖,照平时,按照我们手的教育就是宠辱不惊,随时要谦逊,不管心里是多么开心,多么高兴,多么骄傲也不能太表现出来,最好要努力装出一副无奈,不情愿,愁眉苦脸的去领奖,不能太嚣张,最多也就是微微笑,领了奖回到座位上才能偷偷乐。

结果这位女生不然,很大方,很自然,很开心地走到前面,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开心,笑的很灿烂,很自然,满心的欢喜,内心中的骄傲开心自然而大方的流露在她爽朗的笑声中。很不一般,领完奖下去,班主任也很开心,特意的说,看这位同学多好,大家就该这样,高兴就要表现出来嘛,不要有太多神马顾虑,我很喜欢这样。估计是我们老班受够了我们这一帮小小年纪就装深沉的孩子,今天难得有这么一位天真无邪的,所以就此又夸了半天。还有书中写道作者跟莫里老人到后来就经常握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种敢于表达且喜欢表达感情的一个现象,这又让我想起在高中时有一天在学校食堂,当时上高二,偶遇一位初中同学,他本来在南校区,我不知道他搬到了北校区,这次突然碰面,很激动,我们两个一见面,就是不约而同的,握手!!颇有领导人会晤的风范。这个不善于表达感情是个人现象,却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礼数和对表达程度的把我也是个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因为这些情感类的举止取决于心,以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去拥抱任何人多不是非礼,气场不同......

第二是感情第一,不止一次地见到哲人们说人生来不是为了物质活的,而是为了活的情感的愉悦,比如吃饭,对吧,饿了半年喝一口玉米粥就很开心,获得的满足感比戴着枷锁吃山珍海味要大得多,例子举得不是很贴切,总之我还是比较信奉这个人们活着是为了心情愉悦的。莫里老人对金钱的不屑很明显。金钱这个东西其实也不是人类社会不可分离的必需品,但它是个象征,我们说一个富翁腰缠万贯,金钱满仓,富翁很开心,哦,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富翁是个暴发户,人品什么的都不怎么的。但是我们说,甚至是教材里学,农民陈焕生(《陈焕生进城》)自从国家改了政策,脱掉了漏斗户的帽子,晚上躺在被窝里想想,家里粮仓里的粮食慢慢的,院子里的牲畜也很多,心里就不觉得美滋滋的。我们看到这个就要赞扬农民同志的辛勤简朴,并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仔细想想,这就奇怪了,富翁和农民的情况不都一样嘛?!钱从某个角度看就是等同于粮食和牛羊。我们为什么对持有大量金钱的人不怎么看好,对粮仓殷实,牲畜兴旺的农民就不断称赞呢?

这个应该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在历史上钱就充当了比较多的邪恶角色,而且也是因为金钱本身的优点——方便携带和广泛的通用性。贿,都是直接塞给对方银票,而不会拉一大车同价的大米到对方家里,土匪抢什么?有钱肯定先抢钱,因为金钱,多少人家破人亡。所以人们对钱多没有什么好态度。钱多了可以买很多东西,粮食不行。再想,国人的仇富心理是怎么个起源?嫉妒?会不会是和讨厌与自己喜欢的女生在一起的男生一样的心理?自己喜欢的事物得不到,比如钞票等,就会反而会有即对那个事物的喜爱和对其拥有者的讨厌的双重心理?对金钱的讨论数不胜数,共产主义社会不需要钱。莫里老人一点也不在乎金钱这个“细枝末节”的东西,因为他快死了,剩个几千块钱就够了,他会不会因为即将去世而对金钱的不看重更加严重了?这个,再说吧。我们需要金钱,但绝对不能沦为它的奴隶,够一家人幸福安康平常生活就行了,那个不是身份的象征。如果是担心有突发情况没钱了,或者钱不够用,那就去买保险嘛,保险公司是这个社会的一个伟大产物,毁誉参半。但就这个角度想,保险还是有用的

第三,是作者的一个变化,一个不大的变化,但是足以让人思考。作者自从在莫里老人那里听了几个星期后,本身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却开始突然不喜欢曾经爱看的娱乐八卦周边新闻了,还有一次碰见一大群记者们扛着设备紧张而急迫的奔向以为体育明星,其中一位记者神色慌张的向前拥挤的时候不小心踢了他一脚,这位记者一边继续向前进攻,一遍说着对不起时,他突然产生了很大的厌恶之心,每个人脸上都是写满了争抢,匆忙,不安和惶恐,他感到难受,我觉得作者在这时已经变了,说高雅点,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再高雅点,就是开始享受孤独和寂寞了,这是很难的的,我们在生活着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逃避孤独和寂寞的,比如不停的玩游戏,出现习得性无助,用各种无聊没有营养的东西去填充内心空虚,其实一旦停下来,更大的空虚和恐慌就会袭来,所以不敢出来,出现网瘾,各种瘾,大学就这样,所以人们为了规避不安心理,本能地去寻求愉悦,去沉沦。因此我认为,当一个大学生,尤其是河工大的以为学生开始不喜欢呆在宿舍玩游戏,上网,而是喜欢坐在自习室里,并且享受这段时光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称之为开始享受孤独了,关于孤独和寂寞是参阅了网上一个视频——《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一堂课》,才开始有了这个概念。虽然目前仍然不能做到享受自习室,但是正在努力

没了吧,总结一下主要的三个感悟:我们要尝试更自然更加无拘束的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时为了追求感情的认同和心情的愉悦而生活的;要学;会享受孤独。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